勇毅笃行 长风万里——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述评

时间:2022-06-17 浏览:2145 来源 来源:
打印打印
分享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题:勇毅笃行 长风万里——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述评

新华社记者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大局大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引领中国经济这艘大船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破浪向前、行稳致远。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一时一事会有波动,但长远看还是东风浩荡。“中国经济具有长期向好的光明前景”!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

进入6月,大江南北,一度遭受疫情冲击的国内多地经济正迅速“回归”——

6月1日起,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园区车间一派繁忙景象;6月6日起,北京大部分地区恢复餐饮堂食,大街小巷重现“烟火气”;吉林、浙江、福建、湖南等一些省份陆续恢复跨省游;全国麦收进入高峰。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勠力同心,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发展迎来回暖态势。

疫情防控是“国之大者”,经济工作事关发展大局。

进入2022年,疫情仍复杂多变,尤其3月以来,具有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波及多数省份,人民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经济复苏受到较大冲击。

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7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强调坚持就是胜利。“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针对病毒变异的新特点,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完善各种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提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就全力扩大国内需求、稳住市场主体、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各方面作出重要部署。

这次会议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6月8日至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要高效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决克服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做好就业、社会保障、贫困群众帮扶等方面的工作,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保持人心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疫情防得住,经济才能稳得住,人民生活才能平平安安。

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国各地各部门从严从细抓好疫情防控,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深圳、吉林等地沉着有力迎战疫情;抽调22个省份3万余名医务人员和重症专家,军队派出5000多人医疗队,全面支持上海疫情防控工作,上海全市上下不断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持续优化防控举措;北京坚持以快制快,采取果断措施抓好疫情防控……目前,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关键时出手,于要害处发力。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扎实落实、主动作为,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等七大政策加快落地,增量政策工具谋划推出,六方面33项政策聚焦扎实稳住经济持续加力……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稳住市场主体,就能为稳住基本盘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市场主体发展,指出“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针对今年以来市场主体遇到的发展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稳住市场主体,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同时强调,“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宜宾市考察时,走进极米光电有限公司展厅和生产车间,了解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产品研发销售、带动就业和当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纾困帮扶政策等情况。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中央到地方,精准锚定保市场主体持续加力。

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部署10项重要举措,要求足量发放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通行。与4月18日相比,6月15日全国高速公路货车流量上升约13.1%,铁路、公路货运量分别增长6.3%和11.6%,铁路货运量较2019年正常水平增长16.2%,全国邮政快递日均业务量较2019年正常水平增长77.5%。

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全年退税减税约2.64万亿元。将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北京推出45条政策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上海出台50条政策措施助企纾困、推动经济恢复重振,深圳出台助企纾困“30条”、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密集出台的纾困政策为市场主体送来“及时雨”。

推出“降、缓、返、补”政策组合拳,延续实施失业、工伤保险阶段性降费政策,对22个特困行业实施暂缓缴纳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费,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最高至90%,加力落实社保、培训等补贴,推出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1至4月,我国新设市场主体898.7万户,在较大基数的基础上保持正增长。截至4月底,我国实有市场主体1.58亿户,保持10.5%的较高增速。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稳住粮食“压舱石”、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极为重要。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胜利油田时就指出,“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今年春节前夕赴山西考察,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4月10日,在海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市考察调研粮食生产情况并察看水稻长势,强调“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

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不断推进能源保供稳价工作,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下大力气保春耕抓夏收,中央财政下达300亿元为实际种粮农民发放补贴,大力实施大豆油料扩种行动……

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达1.61亿吨以上,可用天数31天;主要油气企业成品油库存保持高位运行,天然气管存、罐存均处在高位水平。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麦收进度已过八成,夏播、夏粮收购有序进行。

在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下,中国经济这艘大船迎难而上、破浪前行。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4.8%,平稳开局殊为不易;前5个月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回升,5月份外贸进出口增幅比4月份环比增长9.2%,特别是长三角进出口环比增长近20%。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符合预期,在全球依然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从长远看、从大局看、从趋势看,中国经济依然具有长期向好的光明前景。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演讲时指出:“虽然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

越是在发展承压的时候,越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越要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国力。”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关系着应对当前挑战、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国家战略安全。

2021年5月,河南南阳。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2021年7月,青藏高原。习近平总书记实地察看拉林铁路沿线建设情况,指出“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

今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对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强调,“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正加快推进,已分解出的2600多个项目稳妥有序实施;1至4月,全国铁路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4.6亿元;今年全国预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约8000亿元,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广东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等重大水利工程将在近期开工建设,并加快推进后续工程规划建设;目前已累计建成5G基站161.5万个,工业互联网已延伸至45个国民经济大类。

从中央到地方,重大工程不断落地,持续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四梁八柱”,为中国经济增强回旋空间,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力。

大国经济,需要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他多次强调,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不断夯实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根基。

2021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时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释放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的鲜明改革信号。

出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11个部门印发《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效能;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着力破除消费领域体制机制障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一系列部署着力巩固增强市场的资源优势,形成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始终坚持全面扩大开放,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推动港口发展同洋浦经济开发区、自由贸易港建设相得益彰、互促共进,更好服务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一带一路”。“要着力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

5月18日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重申“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表示“为全球工商界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扎实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施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疫情“大考”下,中国坚定不移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海外投资中国的脚步不停。今年1至5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前4个月新增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185个,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

破浪前行,把舵导航。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信心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这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与势的战略自信,彰显勇毅前行的强大底气和定力。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越是特殊时期,越要聚焦民生关切、注重改善和增进民生福祉。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围绕保障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今年1月,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月2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实施政策、采取措施、开展行动都要把是否有利于民生福祉放在第一位。”

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和扩大就业,组织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保障城市核心功能运转”。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是重中之重。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创历史新高。6月8日,在四川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宜宾学院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学校、企业和有关部门要抓好学生就业签约落实工作”。

保重点群体保就业。对高校毕业生,着力扩大就业渠道,着力提供不断线服务,着力强化困难帮扶,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企业按规定予以补贴支持。对农民工,重点加强劳务协作和信息对接,拓宽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渠道,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促进就业增收。目前,主要群体就业基本稳定。1至5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29万人,与时序进度基本同步。

保供应、稳物价,才能稳民心。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稳物价作出重要指示:“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强化民生用能供给保障责任”“健全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机制”……

4月,多部门启动生活物资保障机制,将农产品及农业生产物资纳入重点运输物资保障范围;5月,调整煤矿核增产能政策,对所有煤炭暂行零进口税率;6月,11部门发文部署打通生产供应、产销衔接、流通运输等多环节堵点卡点……各地各部门政策加力增效,有效防止物价大起大落。

5月,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转好,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国内物价指数环比转降,涨幅保持在2.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针对特困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精准施策,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强化临时救助,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允许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等延期还本付息;延续执行失业保险保障阶段性扩围政策,向广大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向失业农民工发放临时生活补助;对因疫情影响暂时失业、未参保的困难人员,给予临时救助。

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为困难群体代缴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2022年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46.83亿元,较去年增加70.62亿元;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全国基本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投资总额预估约8500亿元。

前5个月,全国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2.9%。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种植牙等开展集采,降低群众看病负担;异地就医结算持续推进,截至4月底,全国已有74个统筹地区启动高血压、糖尿病等5种门诊慢特病治疗费跨省直接结算试点。

6月起,各地相继实施最新养老金调整方案,今年我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上调4%,将惠及1.3亿多退休人员……一项项务实改革,在百姓最关心的领域,加快补齐制度短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出“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的同时,提出并阐明我国发展仍具有的“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

“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新航程上,亿万中华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用好“有利条件”,走好“必由之路”,劈波斩浪勇向前,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创造新的发展奇迹!(记者 张旭东、韩洁、安蓓、姜琳、张辛欣)